

说到哈飞汽车,我相信,多数人跟我一样,首先想到的,是松花江小面。那是一辆模仿日本大发微型厢式车,制造出来的蹩脚货。不过,在国人普遍对汽车比较陌生的年代,这辆简陋的小面,着实是风光了一阵子。事实上,小面这种车型,本身并没有过时,在追求汽车的实用性与经济性的前提下,这种微型多功能车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。特别是汽油价格日益上涨的,小排量的多功能车会受到越来越多普通消费者的宠爱。 六年前的北京车展上,我欣喜地看到,哈飞打算引进日本“小面”的更新换代型产品,这是后来的哈飞赛马。我次看到赛马原型车的时候,觉得实用,值得家庭和小商贩购买,但赛马的小毛病并不少,需要经常性地在维修站排队。 令人惊讶的是,赛马的品质还没搞好,哈飞迫不及待地要投身轿车制造市场了。我不想说这是哈飞公司质的飞跃,我只担心哈飞会弄个鸡飞蛋打。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。它来源于赛豹上市这几年来的表现。 “我们是民族品牌,差差在品牌的优势上。同样的服装因为贴了一个好牌子,可能它的价值不一样。”当年赛豹上市发布会上,销售总经理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了这么一番话。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一种自豪、一种自信和一种无奈。问题是,做什么都要脚踏实地,明明自己有差距,非得不承认这个差距,把差距诠释为品牌效应。在敬重哈飞人自信的同时,我产生了对其前景的担忧。 是骡子是马,总得拉出来遛遛。我周围有几位朋友,在赛豹上市之初,受激情驱使,成为了赛豹的车主,我便得以经常性并且是近距离地体验赛豹。 在这以前,被厂家广告灌输的,对赛豹的看法是:外形稳重大方、经受住了撞击实验、三菱技术的引擎、蓝牙技术。但是,当我次坐进赛豹车内,仔细打量,一种廉价感和粗糙感由然而生。对比同为民族品牌的吉利,虽然也有粗糙之处,给人感觉还是物有所值的,毕竟价格在那摆着呢。 赛豹车内,许多按键不仅手感粗糙,而且很不耐用。比如驾驶座椅的多向可调,我次试图调节座椅高度的时候,旋转了好几下旋钮,没觉得座椅有什么变化,下车细看,才发现这座椅上下确实可调,但调整的幅度太小,需仔细观察才能察觉。心有不甘,想进一步调整,结果略一用劲,旋钮被我拧了下来。类似这样的小毛病,导致我们只能一趟一趟地奔向维修站,次数多了,与维修站的熟悉程度和对哈飞的厌烦程度,成正比增长了不少。 再比如,车内档把的位置,只是个简单的皮套,一拿能下来,汽车底盘及变速箱此时会立即迎入眼帘。车内与底盘仅仅隔着这么个单薄的玩意,噪音之大,可想而知。实际上,赛豹车的时速在60公里以下时,车内还比较安静,可到了80公里的时候,需要靠调整收音机音量来确保收听了。去询问经销商如何改善,他们居然说这样的设计可以确保驾驶者不超速。 陪朋友提新车的时候,曾在经销商那里折腾了整整一上午,我们看了好几辆车,居然每辆车各自都拥有不同的毛病,令人左右为难。辆档位发涩,减档时不便;另一辆车手刹放下后位置欠佳,影响操作;还有一辆的天窗次还能在关闭钥匙门之后,自动收起,但紧接着罢工了。陪同我们挑车的销售人员,终是无可奈何地摇摇头,用职业的微笑代表尴尬的言语。 赛豹搭载的引擎,是哈飞引进三菱技术生产的东安发动机,与哈飞赛马是同一款式,1.6升排气量。从实际来看,仅仅是够用而已,特别是开启空调以后。油耗也不像广告上说得那样乐观,百公里在十升左右。 几位朋友,都是受了哈飞广告的诱惑,从而成为哈飞车主的,其实,它的广告里提及的一些装备,大都十分可笑。比如可调式前大灯、柱管锁等,都是20年前的汽车有的装备,不信你到汽车解体厂找一辆15年前的拉达车去看看,这些玩意一个也不缺。 赛豹的外形,模仿痕迹过重,前面像凯跃,后边像蒙迪欧,车标像斯巴鲁。总体评价,这车给人的感觉是过目忘。因为它太没有特点了。当然我们可以认为没有特点也是一种特点,但明眼人都知道,这不过是一种自我解脱罢了,属于黑色幽默之类的言辞。 赛豹8万多元的售价,再对比它的做工与内在技术,我很疑惑它的市场在哪里,有多少人会去捧场。因为,与它同价位的车内配置相当丰盛,内饰做工进步不少,与赛豹相比,可以说要领先一大步。 在网上看到介绍,说哈飞的工程师对汽车制造很是不已为然,认为自己连飞机都能造,何况汽车乎?他们甚至举了这样一个例子,说飞机万万不能在空中停车,但汽车无所谓了,并想以此来说明制造汽车对哈飞来说,实在是小菜一碟。 我不知道哈飞的工程师是不是至今仍然这样认为,我很想告诉他们,制造汽车是一项大工程,以为从国外聘请专家设计个车壳,买台发动机往里一安是制造轿车了?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,再弄一堆廉价的电子配置,来标榜自己是豪华汽车。这想法实在太天真了。国外那个厂家不是动辄投资上亿元,进行一辆汽车的研发? 据说哈飞汽车正在全力以赴,创造自己的品牌。但品牌不是靠行政命令获得的,也不是靠喊口号表决心得到的。品牌是以一种务实、坦诚的精神,以铁杵磨成针的干劲,历练出来的。 纵观欧洲、北美、日本的汽车发展历史,我们不难发现,一个庞大而成熟的汽车制造、消费市场的形成,都是由一两款粗糙、简陋但十分廉价的小汽车做为先锋,引导开路的。这是我们一向提倡的国民车理念。制造销售豪华汽车,利润一定会令人欣喜,但那是不切实际的,起码在目前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,还没有多少空间,容纳那些豪华汽车。 如果哈飞能看到这一点,把赛马、路宝、中意等几款不同价位的微型车,做得更扎实些,品质更完美些,相信将能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。因为我一直相信,哈飞的出路不在拿赛豹进行的一搏,而在于微型车。 但是,我非常遗憾的看到,哈飞反潮流而行,舍弃了制造、销售微型车的经验与渠道,为了追求一种名份,为了追求一种幼稚而愚蠢的体面,扬短避长,削尖脑袋,硬是挤上了这座,制造销售轿车的独木桥。因为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明白,三厢轿车实际上并不适合家用,多功能车才是家庭车的选择。 哈飞的决策者显然还没意识到市场在逐渐转变,依然像鸵鸟那样把头深深地埋在沙子里,闭门造车。面对这种景象,我们只能说,胆识很可嘉,后果很严重。

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